中国医药流通①
,要从英国人说起
;减肥得从增重说起
。
第一笔的临摹
起点
,定格在19世纪
。
1850年英国商人在广州的沙面开设屈臣氏药房
,同年
,英国药剂师洛克在上海开设上海药房(Shanghai Dispensary)
。这是外商在中国最早开办的西药房
,确切说
,是被英商独揽
。
来源
:网络
紧跟着
,德
、美
、法
、日商人的药房在广州
、上海成立
。
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
,外商的医药商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口岸城市
,并逐渐向北方和内地延伸
。1882年美洲归侨罗开泰在广州开办泰安药房
,打“民族牌”与英商的屈臣氏抗衡
。
随后国人范水模山
,在全国各大城市相继开办药房
,国内医药商业崭露头角
。
当时药房的服务
,似曾相识
。
据史料记载
,除售药和经营配方外
,当时药房还兼卖饮料和化妆品
。很多药房能做到电话购货
、接方送货
,昼夜营业
。有的药房还和私人诊所有固定业务关系
,医生开出处方后让患者到指定药房买药
,药房定期与医生结算回扣
。
跨入20世纪
,国人经营的药房覆盖区域越来越多
,中国医药商业粗具规模
。有的药房开始生产一些原料药
,自行制销成药
,孕育制药工业
;有的药房经管有道
,衍生批发业务——中国医药流通的雏形
。
一条不分叉的运河
抗战期间
,医药流通渠道错综复杂
。
新中国成立后
,以“条条为主
、集中管理”的思路重新梳理
,医药流通进入计划经济——万流归一
、一个渠道
。
1950年4月
,中国医药公司由卫生部筹建
,8月1日正式成立于天津
,1952年5月划归贸易部领导
。
来源
:中国医药商业史稿
自1952年起
,中国医药公司先后建立天津
、上海
、广州
、沈阳
、北京
、西安
、重庆
、武汉8个一级站(西安
、重庆
、武汉在1957年前被陆续撤销)
,各省
、自治区先后组建二级站和县医药公司
。
这是一条垂直的链条
,三级结构按行政区逐级调拨
,统一计划
、统一制度
、统一财务核算
。渠道极度集中
,基本上禁止制药企业直销终端
。
事实上在建国初期
,选择这个模式是有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考虑
。
1950年
,医药市场的主要供应渠道还是私营药房
。政府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药品购销渠道
,一方面可以稳定市场
、打击哄抬物价等乱象
;同时还兼具对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之责
。
以上海为例
,到1956年私营药房就全部消失
,取而代之的是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的公私合营
。
从1950年到1976年间
,有过适当放权的松动
,但这套国营体系还是铁板一块
,民间资本只能远观
、不可涉足
。可以想象
,当时的商人在严密的三级商业模式外徘徊
,心情迫切
、技痒难耐
。
门微开
,万人空巷找寻这道光
1978年改革开放
,1981年药品政策松动
,机会终于出现
。
来源
:网络
1981年5月22日
,国务院发出《关于加强医药管理的决定》要求“医药产品只能按需生产
,按需供应
,不得向企业压产值
、压产量
、压利润”
。根据这份文件
,医药商业取消了包销制度
,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
,逐步过渡为自下而上
,上下结合的指导性计划
。
基于此
,医药流通多年来封闭的渠道很快被冲破
,出现了多渠道收购供应
、委托销售
、特约销售等形式
。
一
、二
、三级站可同时从药厂进货
,一
、二级站也开始向医院销售
。很多下属公司开始办企业进行药品销售
;工业进入商业领域自销不再是个别现象
;一些新办的批发企业开始出现
。
1984年
,全国各地开始建立医药贸易中心
,大型药交会出现了
、县级订货会出现了
、医院订货会也出现了
。春天来了
,大家都活动起来了
。
这一年还出现了由点到面
,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承包制
。这种始于广州
,上海
、北京
、天津等供应站紧随其后的新方式
,效果立竿见影
,企业盈利飞速提升
,于是各地区
、各单位群起效仿
。
门微开
,为民营参与留了一道缝
。
时年32岁的刘宝林
,就是在1985年以承包镇供销社医药商店起步
,踩准了时代节奏
,迈出了若干年后中国民营医药物流千亿帝国的第一步
。
封闭的市场打开
,机敏的人毫不犹豫追寻这道光
。1986年
,全国共有2300个县级医药公司
,26000多个基层零售网点
,5万多个药品代销点
,较1952年增长20多倍
。
百舸争流
,都在往这个市场里扎
。
为争夺市场
,“收受回扣
、请客送礼”这个当下还存在的不正之风开始出现
;假药劣药流窜市场
;药品交易中心遍地开花
,很多流于形式
,浪费严重
;效益下降......
开往春天的列车
,挤满期望
各显神通
、百业经药
。到90年代末
,医药流通企业数量变成16000多家
。以“小、散
、乱”为特征的中国医药商业自此形成
。
来源
:摄图网
国务院1994年9月29日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》中提到
:当时制售假劣药品屡禁不止
,犯罪分子丧心病狂
;一些地方和部门竞相开办药品生产
、经营企业和药品集贸市场
,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混乱
,药品购销中行贿
、索贿
、回扣等不正之风盛行……
1996年入行的老医药人张宾对当年的“乱”记忆犹新
,“当时的太和医药市场
,针剂都有摆摊儿在卖
,和菜市场差不多”他回忆道
。
八十年代初
,始于“跑单帮”后汇聚成“十万贩药大军”的太和人
,基于先把货运回家乡再伺机出售的习惯
,逐渐形成了皖北最大的普药输入和输出地
。
除太和
、成都五块石
、广东普宁这些成规模的外,遍布各地
、几经被取缔的“药品集贸市场”野火烧不尽
,到2001年还间歇性死灰复燃
。
改革开放前期的中国医药流通
,处于计划经济瓦解、市场经济崛起的转轨期
,从绝对垄断走向了相对竞争
、无序竞争
,速度前所未有
、营收几何级增长
。
入世前后
,天空飘洒张张门票
1998 年 4 月 16 日
,国家医药管理局合并原卫生部的药政司
、吸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分职能
,组成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副部级)
,去掉了这一机构前20年中的“医”
,对症下“药”
。
1999 年11月1日
,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(已于2003 年撤销
,其负责贸易部门与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合并为国家商务部)下发《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指导意见(1999)1055 号文件》
。
文件明确
,要用5年时间扶持5到10个有竞争力的特大型医药流通集团——为“入世”后迎接外资挑战做准备
。(作者注
:中国2001年“入世”)
。
政策同时提出5项具体措施
,其中“允许并鼓励各行各业
、各种经济成份以兼并
、重组
、联合等多种方式参资入股医药流通企业”——医药流通从开道缝
、开个窗到现在大门敞开
。
自此
,混合
、民营和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医药流通企业先后开始涌现
。
嘉事堂药业
,就在这一年通过股权置换方式整合了北京海淀区
、石景山区
、丰台区
、房山区
、朝阳区等区属国有医药经营公司资产
。
2000年5月28日
,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正式营业(2000年1月28日注册成立)
,打破了国有企业“一统天下”的格局
。
2000年12月28日
,北京市医药公司与北京市医药经济技术经营公司进行资产整合
,成立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
。2010年进入华润体系
, 2012年更名
,就是现在的“巨无霸”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公司
。
2000年1月28日
,回音必集团在杭州市上城区工商局登记成立
,主营批发、零售
。
2003年
,太和县医药公司与中国华源集团整合成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
;2003年深圳海王与潍坊医药采购站成立山东海王银河
;国药控股也成立于2003年
;2003年12月11日
,永裕新兴正式成立
,境外资本首次实质性介入……
一夜春风来
,万树梨花开
。
狂奔洪流之上,竖起道窄门
2001年
,全国医药流通企业超过17000多家
,秩序混乱
、市场环境恶劣
。
乱来
,大治就到
。
来源
:摄图网
《中国社会保障》2001年第5期《药品流通秩序亟待规范(作者
:张鹤镛)》一文写道
:当前
,中国药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
。
全国现有医药批发企业17000多家,市场环境恶劣
,一定程度上造成药品价格居高不下
,药品质量参差不齐
。特别是农村药品质量及药品流通秩序混乱的问题更加突出
。
在城市
,药品流通秩序混乱和药品质量问题也令人担忧
。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还很猖獗
,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还比较混乱
,已经取缔的非法药品集贸市场仍有死灰复燃的种种迹象
。
这种乱象
,在2000年2月21日
,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《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(国办发〔2000〕16号)》中体现的比较清晰
。
这份文件中
,国务院鼓励大型批发企业跨地区兼并市
、县级批发企业
,将市
、县级批发企业改组为区域性基层配送中心
,取缔药品集贸市场
。
明显是对 “小
、散
、乱”忍无可忍
,最后干脆说
:近期暂停审批和登记新设药品批发企业
。
我问一位从业近30年的医药人“你最喜欢那个阶段
?”
,他回答“2000年左右
,好玩”
。他说
,那时候手里有药就能卖
,“我们收现金用药箱装
,百元大钞少
,一箱钱就二三十万元”
。
可“好玩”的光景还是到头了
。
2001年11月15日
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《关于加快GSP认证步伐和推进监督实施GSP工作进程的通知》
。迫切陈词
:将原设想的5年内结束现有企业的GSP认证时间缩短到3年
。
并公布任务
:2004年年底前
,所有企业完成GSP改造和GSP认证
,不达标就歇业
。
由此
,药品流通企业数量下降
,并得到控制
。
至少从2009年起
,流通企业数量就保持在1.3万家左右(商务部
:2010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)直到现在
,一直背着“小
、散
、乱”的标签
。
基于对“入世”的承诺
,2004年12月11日
,我国药品分销业全面对外资开放
。
查阅资料
,当时行业对全面放开后对外资进入的担忧
,现在看并未应验
。
永裕在中国并没有太大起色
,2011年被康德乐收购
,2017年11月康德乐中国将业务出售给上海医药
,唯一一家外资医药商业公司谢幕
。
目前医药流通行业
,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处强势
,民企与其共存
,但影响力还无法同日而语
。
2004年强推企业GSP改造
、认证的同时
,4月1日起
,正式实施新《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》
,明确开办药品批发的标准
。强行淘汰一批后
,流通行业真正的竞争由此开始
。
东南和齐鲁
,两张不期而遇的健身卡
此后数年
,政府忙于医改
,着重解决看病贵
、以药养医
、稳定保护医保基金
,发力工业和医院两端
,制定了不少政策
。
期间
,流通行业摇摇摆摆前行
,在强势国企不断落子布局
、医院药房开始被托管
、隔三差五被敲打“小
、散
、乱”节奏中
,各自寻找更多的生存空间
,依然没有摆脱粗放和混乱的惯性
。
再次站在聚光灯下
,源于东南
。
来源
:摄图网
2010年5月
,福建省从基药第七标开始
,正式执行两票制
;2012年2月
,三明医改起步
;取得成效后
,2014年10月被原国家卫计委当做样板介绍给全国
。
高层关注
,风光无两
。
之后
,两票制率先被选中
,作为医改的突破口推行
。三医联动
、取消加成
、药占比等紧随其后
。
2016年4月27日国家发布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》
,要求8个省份试点医药流通领域的两票制政策
。
7个月后
,“压缩流通环节
、净化环境
、打击过票洗钱”的两票制全国推进
,缺乏竞争力的小散企业每况愈下。
“祸不单行”的是,2016年3月山东疫苗案爆发
。
医药流通的乱
,以及带来的恶性后果让整个社会感受到切肤之痛
,再加上为两票制试点推行“开道”的需求
,不整顿不行了
。
2016年5月3日
,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《关于整治药品流通领域违法经营行为的公告(2016年第94号)》
,俗称“流通十条”
,对挂靠
、走票
、过票等乱象进行整治
,业界有叹“史上最严”
。
这一年
,全国在流通领域立案查处企业1383家
,吊销《药品经营许可证》40张
,注销《药品经营许可证》207张
,撤销药品GSP证书172张
,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7起……
两票制后是营改增
,医药流通的空间愈发收紧
。2016年的行业政策密不透风
,焦虑情绪相互传染
,从业者在表达“危机
、洗牌
、淘汰”的当下境遇时
,往往还会在这些词前加上个“大”字
。
每个人都清楚政府改革的目标
,只不过当时
,弱者焦虑的是对生存的彷徨
,强者担心的是市场的动荡
。
沪上风云诀
,买
、卖跨过中间商
整治之下
,2017年市场增速放缓
。
商务部数据
,2017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20016亿元(人民币
,下同)
,同比增长8.4%
,增速同比下降2.0个百分点
。实际上
,增长速度从2013年的16.7%后
,逐年缓慢下滑
。
医药流通市场从1953年4.4亿
、1988年143.7亿②
、1996年908亿
、2006 年 3360 亿高歌猛进到2016 年的18393 亿后
,在密集政策剪裁下
,从比拼冲刺速度转轨到“提质增效
、转型升级”的步调中
。
2018年9月
,国药控股原总经理
、现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执行会长付明仲告诉赛柏蓝
,虽然商务部2017年度“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”中
,医药流通企业数量还在1.3万家以上
,数量几乎没有下降
,但实际上已有2500家左右出局了
。
“总数量变化不大
,主要是另一批创新型的药品流通企业成立
,这刚好填补了传统企业出局带来的空缺”她说。
2018年6月
,在央视节目——《寻找医药行业真成长》的采访中
,河南某医药物流公司的副总透露
,半年来
,河南93家药品流通企业或倒闭
、或被收购
。
他说“截止到2017年底的时候
,河南有303家医药物流批发企业
,截止目前为止
,只剩下210多家了”
。
“危机
、洗牌
、淘汰”的焦虑
,不幸应验
,更大的挑战接踵而来
。
2018年12月6日
,国家医保局在上海和药企的4+7带量采购谈判落锤
,11个城市的公立医院和药企直接连线
,2019年3月将启动
,朝着一票制的终点站隆隆驰去
。
大部分流通企业的分销能力只能雪藏
,将自身降格为配送商
,和巨头商业血拼利润微薄的配送权,未开战
、胜负已定
。如果带量采购范围逐年扩大
,流通行业资源再一次向头部汇聚
,集中度继续提升
。
两票制和带量采购一出
,医药流通行业明显僧多粥少
。
弹指69年
,轮回的曲线是螺旋
国家药监局曾在公开场合表态
,流通企业有3000家就够了
;一知名药企营销负责人告诉笔者“流通企业平均利润很低
,数量的确太多了,都赚不到钱
,集中度提高是应该的”
。
减少数量是共识
,似乎是个轮回
。只是每家企业都和当地的税收
、就业紧密相连
,谁离场是个问题
。
站在2019年
,总览建国后中国医药流通的发展历程
,沿循的是集中——分散——再集中的普遍规律
,正如一个瘦子暴饮暴食体重狂飙后
,再锻炼瘦身的过程
,是道螺旋上升的曲线
。
图片来源
:摄图网
从1950年起
,弹指69年
。对一个人来说已近古稀
,但中国医药流通才刚刚开始“魔鬼减肥锤炼”
,“瘦身”的目标
,是精壮的躯干
。
① 注
:本文所指的流通
,不包括中药材
。
② 1988年之前全国销售额的统计包括药品
、医疗器械
、化学制剂、玻璃器皿
,不包括出口金额
。
参考资料
:
《关于加强医药管理的决定》1981年5月22日国务院
《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》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
《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指导意见》1999 年11月1日国家经贸委
《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》2000年2月21日国务院等历年政策文件
《中国医药商业史稿》中国医药公司编 1990年6月第1版
《1995年我国医药经济运行分析与1996年发展趋势展望》 1996年第2卷第1期《中国医药情报》
《1997年全国医药市场趋势分析》1997年第16卷第2期《医药导报》
《浅析医药商业经营现状与对策》1998年 第1期 《安徽医药》
《国家经贸委制定<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>》2000年第9卷第1期《中国药业》
《2011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》2012年6月商务部
《中国医药改革开放40年40事》2018年9月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
嘉事堂
、九州通
、国药控股
、华润商业河等药企官网